English

电子书:今天的惊恐还是来世的幸福

2000-09-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黄艾禾 我有话说

斯蒂芬·金在网上玩了一把

美国人斯蒂芬·金是位著名的恐怖小说作家,喜欢看恐怖小说的人应该知道他。不过,最近斯蒂芬·金名声大噪,还不全是因为他的小说,是因为接连玩了两把作品网上发布。

7月24日,斯蒂芬·金在网上推出了短篇小说《骗局》(Plant,又译《植物》)。这部小说讲述了80年代初期一家出版社的管理层被欺诈的故事,以连载的形式在斯蒂芬·金的网站(www.stephenking.com)上发表,每次五千到七千字。《骗局》将分多次连载,如果前两部分读者的付费情况尚可,斯蒂芬·金则继续发表第三部分。每次下载费用为一美元。在小说推出的前15个小时,就有4万多人进行下载。据斯蒂芬·金说,访问量大概是人们之间互相传诵的结果,他说消息在网上的传播速度之快,就像是20世纪的电报。结果,付费率在76%以上,金承认,这超过了他的预期,所以他决定将书的第三部分在9月份顺利推出。

斯蒂芬·金已经不是第一次干这种事了。今年3月14日,他的新作《子弹顺风车》(RidingtheBullet)被推上了互联网,这本书是斯蒂芬·金继去年6月因车祸受伤后推出的第一部小说,共66页,只在互联网上发售,授权网站会收取2.5美元的费用,而像亚马逊这样的网上书店则提供免费下载阅读。仅仅第一天,就有40万人次登录上网,并成功下载,而点击网站要求下载的读者更多达200万人,使许多提供《子弹顺风车》下载服务的网站一时堵塞瘫痪。

这一事件被业内人士称为出版史上一次标志性的事件,人类阅读的历史,或许正是从这一天开始,从文本迈向字节,从有形的书本世界趋于无形的网络空间。斯蒂芬·金本人对他做的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似乎有所预感,所以他在他的网页上说,他也许将成为传统出版界的噩梦。

技术带来革命

在你苦读了十几年寒窗、读了各种各样的平装书、精装书、塞在兜里的口袋书、插在提包里的大开本杂志、油印的和铅印的教材、乃至线装书、毛边书后,你想不想读一种装在一种发出荧光的小盒子里的电子书?这本书比现在街上流行的“商务通”再大一点,用充电电池供电,约20小时充一回电。如果碰上屋里光线不足,屏幕可以自动发亮,如果你觉得字太小,字号可以调大,其实就是你想把排版从横排变为竖排也可以,而且碰上了不认识的字可以随手查询,也可以随时就某一个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很快找到你所要的段落。至于在纸面书上可以做到的做个记号什么的,都不成问题。

这其实不是一本书,这是一本“电子阅读器”。通常一个电子阅读器可以装进18000页,相当45本400页厚的书。怎么样?够你读一气的了吧?

电子阅读器可以联在电脑上,下载你所需要的书籍,如同用MP3播放器下载音乐。据说目前在互联网上,有1800种英语书,500种德语书和1200种英语读物供电子书选择。如果有一天,网上有几千几万本中文书可供你挑选,如果一本新书出版时既有电子版又有印刷版,你会首选哪种?

微软说:要在20年内结束纸质图书的时代。

电子书(E-Book)并不是刚刚冒出的新技术。大概就在前年的下半年,两家美国新兴公司几乎同时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一种叫Rocket-book,一种叫Softbook。这种电子图书刚出来时的确引起了很多议论,但是直到今年早些时候,还未能在大众消费市场上形成一种潮流,顾客不多,那些大的出版社也多持观望态度,很少为他们提供内容支持,也就是说,可供下载的书很少。但是到了今年的年初,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三大出版巨头的先后宣布加入电子图书领域。5月23日,时代华纳宣布将投资创办两家新的出版公司,一家名为i?Write.com,另一家叫iPublish.com,加上他们的iRead频道,甭说别的,光看名字已经知道其用意何在;而另两家出版界的老大西蒙和舒斯特公司以及兰登书屋也已与软件业的巨无霸微软公司结盟,共同开发可供手持式阅读设备和电脑使用的电子图书,微软负责阅读软件和设备的开发,而出版商提供版权。与此同时,兰登书屋推出畅销书作家埃里克·克拉普顿新作《时间线》电子版,由一直与亚马逊竞争的网上书店巴恩斯和诺宝负责在线上销售。微软也不甘人后,宣布将十几本系列畅销书《星际历险》(StarTrek)制成电子图书发售,不过要想看书,读者还得购买微软生产的一种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该产品内置微软的WindowsCE系统,并预装其阅读软件MicrosoftReader。据悉,时代华纳也将采用这种软件,并结合一种他们称之为ClearType的保证页面显示更清晰的技术,应用于时代华纳版电子图书的出版。

归根结底,是因为微软来了。虽说近年来官司不断,但微软仍是IT行业的巨无霸,不管是IT业的哪个领域,如果被微软看上了,别人就很难与之竞争。曾经有个笑话,说有个小伙子想创业,但做什么呢?他特意跑去问比尔·盖茨:“盖茨先生,有什么事是你们不做的?”———而微软,也的确显得牛气冲天:今年更早些时候,微软和美国连锁书店的巨头巴恩斯和诺宝结盟,宣布共同促进电子图书的市场普及,并发出野心勃勃的宣言:要在20年内结束纸质图书的时代。

今年五月底,在美国芝加哥,一年一度的美国书商协会图书展上,显出了前所未有的萧条景象。据一位连续五年参加该会的业内人士描述,许多大的出版商都没来,展会到了第三天,外来的参观者已经非常少,基本只剩下了参展的出版商们自己在相互交流了。他说在参加前四年的展会时,他已经感觉到一种每况愈下的不安气氛,但今年的展会这种恐慌特别明显,这里有各种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E-Book电子图书来了,狼来了,我们这些搞传统出版的该怎么办呢?一位来参展大出版社的老总说:我们当然不会更喜欢E-Book,但是你看看现在,大学生也好,中学生也好,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已经是大部分来自网络了。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他们轻而易举地就能接受电子图书。也就是说,可能你不喜欢抱着个小电子屏幕读书,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个世道都要变了。美国权威的出版杂志《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Weekly)这样评价这届书展:“此次BEA(美国图书展的缩写),核心是E,但这里的E,已不是原来的Exhibition(展览),而是Electron(电子)。”

所以现在的电子书市场,主要的障碍并不是技术,而是技术标准。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最早进入电子书领域的并不是微软的阅读器,而是RocketBook和SoftBook,还有一种GlassBook等等,现在微软也搞了自己的阅读器,叫MicrosoftReader。据说目前在中国国内,各公司新研制出的阅读器也已经有了十几种。有了阅读器,就要有统一的存储格式,现在各厂家在争夺的也就是这个市场标准。尽管RocketBook和SoftBook都领先了一步,也有自己的阅读软件,但微软与Adobe公司(就是出产Photoshop的那个公司)联合研制的一种叫OEB的软件格式,为人们普遍看好,现在已经开始在北美流行开,也许它就会成为将来的市场标准。

电子书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版权。众所周知,纸面媒体的书籍是受到非常完善的版权法保护的。版权是为了保护创作者的利益,鼓励他们写出更多的好作品,他们写的好作品越多,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多。但是在互联网上阅读作品,似乎又不能照搬纸质书籍的版权模式,肯定从网上来阅读的读者会比看纸质书付更少的费用。但是应该付多少是合理的?按版税还是按字数?现在没有标准,因为你还不知道,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也不知道如果可以赚的话,赚到什么份上的利润就算到了顶了。即使在美国,现在这一切的标准也都在摸索之中。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对这一领域的版权洽谈表现出兴趣了。

谁先成为中国的斯蒂芬·金?

今年8月22日,一家名为博库(www.Bookoo.com)的中文网站推出自己的首批E-Book数百种,这些E-Book都是经作家授权的已经出版的纸媒体书的电子版,除了可以在线阅读,亦可以下载,全都是免费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数百种免费的E-Book之外,还有10种博库独家推出的原创作品是收费的,也就是说,在推出的第一周是免费的,但从第二周开始,就要收费。此时的E-Book开始加密,付款后方可获得密码进行阅读和下载。收费的价格分为1元、2元、3元三种,收费方式有购买博库的专用卡、使用招商银行一卡通划账和通过邮局汇款若干种。

这事听起来怪麻烦的。在电子付款非常不发达的中国,这区区几元钱该怎么付?网上划帐据说非常繁琐,那么我真会为这几块钱跑邮局?但是,关键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中国终于有人做这件事了!作家陈村、毕淑敏都表示说要为博库写一本专供网络出版的小说,能不能赚到钱倒在其次,关键是他们对做这种新鲜事充满好奇与兴趣。据博库的负责人透露,他们已经与300多名作家签下了购买其作品电子版权的协议。

当然,博库的E-Book还不是彻底意义上的,还只是网上下载,然后仍需要在电脑屏幕上一页页阅读。这样的电子书离在电子阅读器上随时随地读书,像纸质书一样方便地读书,尚有相当的差距。然而,在中国早已经有人想到要一步到位:要推E-Book,就软硬件一起上。清华大学有一家学生创业的网络公司“中文在线”(www.chineseall.com),这家今年五月才办起来的网站,从它成立之初就明确把目标定在E-Book上。除了签下了一批作家的作品电子版权外,他们花了很多脑筋在阅读硬件上。阅读器的技术已经是臻于成熟的,产品拿过来就能使,问题是其价格。目前在国外一台阅读器的价格是200美金以上,这个价格对中国人来说可是不菲,但是这样的东西像所有的数字产品一样,一定会不断地降价。“中文在线”的年轻总裁童之磊说,他估计阅读器的价格一旦降到千元以下,中国的消费者就会开始感兴趣了。“而且,我们可以用各种办法来吸引大家”,童之磊说,“比如,软硬件捆绑销售,如果你要从网上花钱下载了我们的某种E-Book,你就得到优惠,可以用也许500元甚至更少的钱得到一台阅读器。”——如果阅读器的价格在500元,那恐怕是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价格。想一想,目前市场上,一台CD随身听花500-600元可买到,一台MP3随身听的价格是1300元,一部普通手机的价格1000元出头!而且,童之磊介绍说,阅读器的功能还远远没有开发到头,比如,它可以折叠,可以支持多媒体,也就是说,在你看累了的时候可以让它来朗读,还可以实现无线上网,也就是说,无论你出差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用它从电脑网络中下载到你喜欢的书籍和报刊,而且可以下载好多本。到了那样一个无时无刻不被信息之海所包围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

中国读者下载电子书的付费方式同样困扰着“中文在线”。不过,童之磊们想了很多办法。最简单的办法是实行会员制,会员缴不同的会费,使他们成为不同等级的会员,享受不同范围的下载作品的权利;或者,也可以为会员定制专门的个人专用阅读软件,别人是无法用的,当然,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可以仿照“联众”游戏网站的作法,从电话费中加上若干收费,由电话局来代收这笔费用。

相比之下,“博库”在联系作家、开发阅读作品上做得更出色,而“中文在线”在硬件开发和商业推广上更有优势,形成这种状况恐怕也与这两个网站的风格有关——前者更偏重一种文人色彩,后者更多地带有一种雄心勃勃的商业弄潮的魄力。童之磊本是清华大学的在校研究生,他和他的几个同学在创办这样一个公司的时候,是被一种历史进程隆隆前行带来的巨大震撼所激动:“想一想吧,竹简和羊皮纸被纸质书籍代替时是什么景象?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赶上电子书代替纸质书的时代,而且我们有机会亲手来推进这个历史进程,我们为什么不去搏这一把?”

当书籍变成了E-Book……

我们设想一下当纸质书籍被电子书取代后会发生的情景,就会明白童之磊们为何如此激动了。

1、作为读者:如果你是读者,你读书的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首先你家里的书架没什么用了,你的全部藏书一小摞光盘就全装下了。而且大量的书是不用你自己保存的,从网上调来就是。原来古人说谁有学问,就说他“学富五车”,不过那书多半都是竹简,不然真不好想象五大车的书怎么读得完;现在满腹经纶的教授们家里就是个书库,书房里藏个几千本书是常有的事,所谓“坐拥书城”,那些书可以从地面一直堆到天花板,但现在变成几摞光盘——多少有些煞风景。但从另一方面讲,作为读者,你买书花的钱要少多了。在美国,电子书的价格,通常是纸质书的十分之一。那时你可以随时看你想看的任何书,和你喜爱的各种报纸。

2、作为作者:电子书的时代,作者并不会比纸质书时代多什么损失,相反,他们出版书会比以前更方便快捷。斯蒂芬·金的网上试验难道不是一次个人的出版行为吗?对于那些非常专业的学术书籍来说,网上出版是一个最好的渠道,因为学术书籍肯定不会有流行畅销书那样的巨大发行量,但是社会上也肯定不能缺少了这样的书,那么好,就让真正需要这样的书的读者得到这本书,这只有在网络时代才能最有效地做到。可能有人会问:书价便宜了十分之九,作者的收益从何而来?还以斯蒂芬·金为例:有报道说,他的《骑着子弹飞行》共被50万人下载,每次下载收取2.5美元,金实得45万美元。而如果他仍是以纸媒体出版这本书,则只能拿到10万美元。一般说来,美国作家的收入标准为书的10%的版税。按这个标准计算,如果《骑着子弹飞行》发行的是纸质书,只能发行到4万册,读者量还不及电子书的十分之一。所以,有消息说,在美国电子书的作者版税会高达15-30%。而这笔电子书的账算下来,竟然是作者、读者、出版者的双赢及至三赢!当然,如果你书写得十分蹩脚,读者都不肯下载,你只好喝西北风了,这时候电子书比纸质书还不给你面子。

3、作为印书者:这可惨了。如果时代注定要淘汰某些行当某些人群的话,那就是电子书时代的印刷从业者。这就像激光照排技术一下子淘汰了铅字排版工人一样,不管他的排版技术曾经是多么高超。但是E-Book时代并不意味着印刷术的灭亡。就像是电视的出现没有淘汰广播一样,它只是逼迫广播发展更适合自己特点的路。将来的印刷术会向更加精美豪华上发展,淘汰掉的是低劣粗糙的低级印刷厂,特别是负责大量印制文化快餐类的报纸和图书的印刷厂。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附带的好处,是节省了大量纸张,我们的森林可以保住了!

4、作为卖书者:也没有太多的好日子了。以往卖书者的发达,在于他们可以拿到一本书书价的一大半。一本书如果卖到20元钱,就有12-14元被层层的发行者所扣走。现在读者可以从网上直接下载书了,中间的苛扣一律省去,这就是网上发行者敢于只以纸质书十分之一标价的原因,而且,没有库存,没有退货!将来书店干什么去?有报道说,欧洲一些地方,书店渐渐转向为一个资讯中心,读者在这里可以方便地查阅各种信息,而且如果他想打印出来,书店就负责打印、装订,又把它变成纸质书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新的时代来临的时候,顺应潮流的人就会有自己的出路。

或许E-Book会带给我们的,远不只这些,只是现在我们还不好想象罢了。

说到卖书,就必然要说到盗版。如果作品搬上互联网,读者下载阅读它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事,作者的利益如何保证?在西方国家,关于版权的法律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尚且有着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与作者间的版权纠纷,在法制尚不健全,没有版权观念传统的中国,这一条又如何保证?对此,童之磊认为并不是很大的问题,相反,他认为正是由于网上发行,才制止了盗版。一本书在一瞬间就已经发向全国,每个人只要付很少的钱就马上可以看到正版,为什么还要看那些粗劣的盗版?当然,将来的电子书的版权问题不会只这么简单。也正是因此,据国家版权局法律处段处长透露:国家版权局已经制定了一个“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暂行规定”,将在近一两个月内出台,主要精神就是两条:网上发布的作品要经过作者的授权,找不到作者的暂时由国家版权局管理机构代行管理;网上作品的付酬国家不搞标准,由作者和发行者双方协商。也就是说,将来解决版权纠纷,会逐步有法律依据了。

E-Book在中国:能有多大胜算?

无论是博库也好,中文在线也好,他们都在冒极大的风险。以中国现时的国情,仍是传统纸质书繁荣兴旺的一统江山,看不出电子书有什么威胁。退一步说,即使电子书发展得畅通无阻,也必然会有相当一个阶段是纸质书与电子书并存。谁敢说博库和中文在线不是在拿钱打水漂?也可能在若干年后,电子书在中国繁荣昌盛起来了,但到那时第一代的电子书开发者们早已消声匿迹,化做了这条路上的铺路石……但这又怎样?用童之磊的话说,真正吸引他们的,不是马上能挖到大批的金子,而正在于前景莫测。“这是一个全新的事业,一个还没有规则的领域。正是因为它还在混沌阶段,所以具有着极大的魅力。因为它是对人的创造力的极大挑战。”从中我们不难感觉到一种生机勃勃的力量。这种力量或许有一天会使得外表强大而僵化的传统制度和习惯不堪一击。

E-Book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更是一种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世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